会玩的孩子更有未来吗?“会玩”的家长才能养出“会学”的孩子

访客访客 启迪学习 2024-04-02 112 0

玩和学始终伴随着一个孩子的成长,到底是多玩一些还是多学一些,众说纷纭。

有些家长说,孩子当然是应该多学一点,少玩一点,成天想着玩,怎么能用心学习呢,不用心学习长大怎么会有出息?如果因为玩而忽略了学习,岂不是就要输在起跑点上?

另一些家长说,当然不能让孩子死读书,连玩都不会玩的孩子注定不会成功,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没有体力。

其实,玩和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“不兼容”,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取得美妙的平衡,甚至通过 游戏 来增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。

皮亚杰认为:玩是孩子认识世界、开发学习能力的工具,玩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。


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·科恩博士提出 游戏 力的概念,也就是如何用既保持底线又不伤害孩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。

从安慰哭泣的孩子,到处理孩子的沮丧,或者增加孩子的自信,都可以借助 游戏 ,当然学习也可以。

把一个平常的事情,用 游戏 的方法展示。通过 游戏 的方式能让孩子从 情感 创伤中很快得到恢复。

游戏 的重点并不是玩 游戏 本身,而是让我们融入他们的世界,建立一种联结,也就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诠释你想让他明白的东西。


玩中学是一种以孩子为主导的学习方式,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“学习与我有关,对我有用,学习能够解决我的问题,能够给我带来快乐”。

正是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并为之着迷的方式,为孩子打开学的大门,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学习,爱上学习。

研究表明:“在玩中学的教学方法”将会为儿童终生的发展做更好的准备。起跑线不是知识多少,而是孩童们 情感 能力、社交能力、创造力的发育程度。

研究表明,孩子们在玩耍中进行的 探索 ,在未来可能就会付诸实践。

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会很专注,因为 游戏 看起来比学习没压力多了,在这样的氛围里,孩子是放松并且乐于接受挑战的,他们会去尝试不同的、有意思的可能性,积极 探索 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自然 社会 。

玩耍和 游戏 是通过让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来促进学习的。 在玩耍和 游戏 中,孩子会充分观察身边的人、和环境,发现问题,找到方法,解决问题,形成系统性的理解和观察,形成自己的见解。


当然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,在多人和团体的 游戏 中,交流、协调、互动,彼此理解对方的意思,他们学会了怎样交流和合作,收获了各种各样的技能。

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知识,丰富了个体的意识和感受,帮助他们很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环境以及 社会 环境当中。

这个阶段一般是儿童自发地玩与学,依赖感官体验来认识世界,我们能做的是“不打扰”。

孩子在玩的过程中,会自发地观察、想象、调查、实验和创造,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材料,允许一定程度的“脏”和“乱”,鼓励孩子积极使用眼、耳、舌、手、鼻等各个感官参与 游戏 ,保证孩子的安全就可以。


自己学着吃饭、穿衣服、收拾玩具就是这个阶段中非常好的“玩中学”活动。我们可以在观察孩子之后,根据孩子的兴趣,创造机会延伸他学习的可能性。

如果他看到妈妈在扫地,也想自己试一试,就给他这个机会,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小 游戏 ,用特定的动作扫地,比赛谁先扫完等。

自己动手对他们来说也是“玩”:在一次次的尝试中,孩子不仅锻炼了手、眼、脑的协调能力,也学习了如何聆听和表达。同时,他们的注意力、抗压力和反复尝试的能力都在提高。

也可以将 游戏 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,比如可以在走路的过程就锻炼孩子的观察力,让孩子观察人物的着装、橱窗里的商品,然后可以让孩子复述看到的颜色和细节以及数量等。

还可以带着孩子认路边各种标志上的字和图形,这样就能让孩子通过事物来认识文字,要比拿着书本强迫孩子认好得多。


当然也可以提供一些互动型的书本给孩子,涂色、贴纸、走迷宫、剪纸、找不同、创意手工和科学实验等活动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来合理安排。

在这个年龄阶段,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可以选择“ 游戏 化”,当我们发现孩子在 游戏 中表现出某些问题,也可以用 游戏 的方式引导他认识到并改正错误。

比如看到孩子抢别人的玩具,我们可以用故事、角色扮演、画画等方式向他解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。

在带领孩子玩中学时,家长也要参与进去。0-6岁的孩子,愿意在父母身边寻求陪伴和关注,他们的生活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引导。

孩子的专注力很容易被各种事情吸引,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合理、有规划的引导,不能做一两次的引导就完事了。

在玩耍中,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观察,并鼓励孩子讲出他的发现和总结。

玩中学,是学的过程,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体。 只要家长们能遵循以上的原则,多多实践,就能达到玩和学的美妙平衡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评论已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