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的要义?

访客访客 启迪学习 2023-12-15 183 0

自己喜欢读书,或许是由于性格使然。
字里行间,我依然翩然执着地行走于古今中外。前几年,常在案头置朋友送的唐诗宋词,工作闲暇之余翻着看看,兴致高处,也会附庸风雅,或呤诵或抄录。尽情畅游在故人的世界,以身心感受那壮怀激烈的金戈之声和委碗缠绵的千故事,并时常陶醉其间,忘了自我。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年龄的增长,渐渐喜欢上了读历史小说。读书是心灵感悟的过程,在书中我学会了处世,但更多的是它教会了我怎样做人,做一个谦恭廉让,知书铭志的有用之人。


印象中最喜欢的还是《曾国藩》,书中精妙的文字曾经摘抄到本子上,还做为赠送朋友的佳句相题,现在还会认真体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,其中的两句记忆忧深:曾国藩说“盖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、第二要有识、第三要有恒。有志则不甘为下流,有识则知学问无尽,不能以一得自足,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。要有“旧雨三年精化碧,孤灯五夜眼常青”的精神。


曾国藩把读书立志放在首位,与他的处世风格大有关系,他认为,立志就是培养气度,以气度去畅游书海而成为博古通今洞明世事的智者。“凡事非气不举,非刚不济,即修身齐家,亦需以明强为本。”应该来说,从读书中塑造坚韧的性格,曾国藩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。“高明在于天分,精明在于读书。”志向明确,方能凸现气度才智。试问,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,又从何谈起志向作为呢?


关于“有识”,曾国藩这样说道:有识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,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识也。又如“功课无一定呆法,但须专耳……无论何书,总须从首至尾看一遍。不然,乱翻几页,摘抄几篇,而与此书之精局大处茫然不知也。”“穷经必专守一经,不可泛鹜。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,考据名物为末……以前看书,贪一个闹热,结果一知半解,真正受用的没有多少。“研寻义理”则表明曾国藩很注重学问的实用性。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,同样一本书,读的人很多,但感悟却不一样。因此要学会谦虚,以虚怀若谷的思想,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这样读书才能算“有识”。


至于有恒,是曾国藩一生强调最多的地方。在很多札记家书中都有所述。如“学问之道无穷,而总以有恒为主。若事事勤思善问,何患不一日千里? 用功不求太猛,但求有恒。为师当严而有恒”。“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,虽则懒惰如故,而每日楷书写日记,每日读史十页,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,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。诸弟在家读书,不审每日如何用功?“每日习字不必多,作百字可耳。读背诵之书不必多,十页可耳。看涉猎之书不必多,亦十页可耳,但一部未完,不可换他部,此万万不易之道。”曾国藩还说:“且苟能发奋自立,则家塾可读书,即旷野之地,热闹之场亦可读书,负薪牧埘皆可读书。苟不能发奋自立,则家塾不宜读书,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,何必择地?何必责时?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!”这就是曾国藩的精神,这就是曾国藩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读书精神。


日前重读此书,时常掷书而叹作者的才思睿智,我的思想也会追随作者的笔锋渐入佳境,想象自己会不会信手拈来便是文章典范,而真正下笔时却每每谈不上意气风发,恰如雏翼稚嫩,但我欣喜,是曾公的读书思想引领我的思维飞翔,是曾公的读书精神像深夜的一盏明灯为我追求的境界指明了方向。


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,将经典转换成朴实、用易懂的语言唤醒我们内在的心灵,于每日行色匆匆之际,静下来读一读能再次感动自己的书,写下激励人生的感悟,真正体会一下有志、有识、有恒,岂不快哉!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评论已闭